李高明 用台灣中小企業精神種豆


撰文╱黃漢華


  提起咖啡產地,許多人可能會馬上想到非洲、中南美洲。但是,你大概還不知道,台灣的阿里山也能種出世界頂級咖啡,還在去年獲得美國精品咖啡協會(SCAA)評比第11名。
  這個有咖啡奧運之稱的比賽,前十名得主是肯亞、哥倫比亞、薩爾瓦多等產地國。現在,阿里山上的咖啡僅次於他們,成為亞洲第一,並且往前十強邁進。

  締造這個傳奇的是李高明。

  他在台南縣麻豆鎮成立巨上實業,生產棒球、冰上曲棍球等運動護具,已經33年。五年前退休,將事業交給下一代,自己卻做起農夫,到山上種咖啡。

  認識李高明三年的咖啡杯測師胡元正觀察,李高明用企業管理的態度種植咖啡,憑著中小企業精益求精的精神,種出世界一流咖啡。

  的確,經營事業多年的李高明,種起咖啡來,不同於一般農民,很注重品質管理。

  咖啡一年收成一次,他會把咖啡豆拿給不同的專家品嚐,廣納意見,充分掌握一年只能改良一次的機會,隔年再提升品質。

  說起跟咖啡的淵源,還得從他的經商背景說起。

愛上咖啡 發展阿里山特色飲品

  為了開拓護具的海外市場,他必須時常到國外參展,由於從小對植物、食品就有興趣,便利用空檔,參觀國外的菜市場。

  向來喜歡盆栽的他,1998年在國外看到香草植物,一眼就愛上它,於是他買回種子,在家試種。為了讓香草盆栽長得更好,他更開始閱讀書籍,自行研發有機肥料。

  他利用黃豆粕、甘蔗渣、米糠等材料,堆積發酵,做成有機肥料,栽種效果也很理想。他將有機肥賣給阿里山茶農,茶葉產量增加兩、三成,氣味更香甜,於是有機肥愈做愈起勁,生意也更好。

  這幾年經濟部推動「一鄉鎮一特色」,阿里山茶農向李高明提出到山上種植咖啡,發展地方產品的想法。他心想,咖啡、茶是主要飲料,如果能用有機肥料栽種,品質應該不壞,就在2005年春天到阿里山找了兩塊地種植,開始他的咖啡園地。

  從來沒種過咖啡的他,購買台灣常見的阿拉比卡品種,和股東徐恆德一起上網、看書研究。海拔1200公尺的山坡地,是半日照地區,附近盡是茶園、檳榔樹,到了午後,遠處飄來陣陣煙霧,為咖啡樹提供合適的溫度和溼度。 一頭白髮的李高明為了占地2.5公頃的咖啡園,可說費盡心血,他以梯田方式栽種,每週數度駕車往返台南、阿里山,三年半內跑了15萬公里,全部以人工方式除草、修剪、施肥,投入500萬元資金,希望樹苗能快快長大。 「颱風是最大的難題,」李高明回憶種植第一年就遇到凱米風災,葉子、樹枝全被吹斷,自認不服輸的他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,加強防護設備,「斷了,我就再種,再等待!」他的語氣很堅定。

咖啡樹當家人,經常對著講話

  相識超過20年的徐恆德說,李高明做生意,碰過訂單流失、工廠被燒,都是憑著耐力度過難關,這正是台灣中小企業商人的特質,這股毅力也讓他種咖啡不怕被擊垮,反而勇敢面對困難。

  於是,李高明增加防護咖啡樹的鋼管高度,以便更穩固,甚至把樹木當成家人,經常對它們講話。咖啡樹一天天長大,2007年秋天第一次收成,約有900公斤,結出櫻桃般的鮮紅果實。經過日曬,迸出一顆顆棕色的咖啡豆,第二年,他參加古坑咖啡比賽,一舉拿下首獎和二獎,一切辛苦終於換得好成績。

  去年春天,李高明更將第二次收成的咖啡豆,漂洋過海寄到美國精品咖啡協會,在百餘國、340家咖啡中脫穎而出,令人驚豔。 這樣費心種植的咖啡,產量有限,一磅要價2000元,創下國產咖啡最高價位,不過,和一磅4000元的進口藍山咖啡相比,還是相對便宜。 鑽研咖啡20年的《咖啡學》作者韓懷宗認為,李高明的咖啡嚐來乾淨透明,焦糖味濃,帶有淡淡的梅子香,不比中美洲的精品豆遜色,打破了台灣咖啡予人苦澀味重的傳統印象,可以感受他種植的用心。

   但是,李高明不以此滿足,還要繼續參賽。今年3月,他再次參加SCAA比賽,由於只錄取九名,沒有擠身其中,他卻不忘檢討,認為去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山路中斷,無法按時到山區照顧樹木,影響果實品質。

  「我不氣餒,」啜飲著自己沖泡的咖啡,他道出內心的理想,這位七旬長者決心要種植更好的咖啡,年年參加比賽,讓台灣咖啡的名次愈來愈好,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。

  今年4月他取得香氣更濃的黃波旁品種,正努力育苗,成功後就能帶到山裡種植,四、五年之後,便可以收成。他看著杯中深褐色的咖啡,神情像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,訴說著未來的遠大目標。 成功闖蕩運動護具產業的他,再度以愈挫愈勇的創業精神,挑戰咖啡栽種,相信不久,他又能交出另一張亮麗的人生成績單。

  台灣之光〉李高明

  年齡:70歲

  光榮成就:

  ● 2009年,獲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評比第11名

  勵志格言: 堅持品質、做對的事、不投機、不取巧

  李高明

  想對台灣說的話

  台灣每年進口2萬公噸的咖啡豆,顯示咖啡市場很大。只是國內咖啡產量有限,在國際市場上不易和產地國競爭,政府應該輔導發展精品咖啡,才能在世界一較長短。


【2010-08-01/遠見雜誌/290期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創業 餐飲 農業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noly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