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質性研究 (7)
- Feb 03 Tue 2015 13:34
全球最聰明科技人 街頭觀察三堂課 (商周)
- Nov 28 Thu 2013 17:16
靈性旅遊
每個人去旅行都有他們不同的目的,有人是為了觀光購物,有人是為了休閒享樂,但也有人是為了認識世界、尋找和了解真正的自己,就像《靈性旅遊》這本書中的每一位受訪者。
- Apr 10 Wed 2013 12:18
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
- Mar 05 Tue 2013 14:18
[轉貼] 张五常谈读书的方法
2005-6-20 19:46:00 张五常
首先声明,我要谈的是为知识而读书的方法,不是为考试而读书的方法。后者,香港的学生都是专家——猜题目、背课文之能,世间少有。但为知识而读书可以帮助考试,为考试而读书却未必可助知识的增长。知识是读书的目的( An End );考试只是一个方法( A Means )。然而香港学生(或教育制度),却很显然地将这两样东西颠倒过来。
- Jan 31 Thu 2013 16:20
同性戀在道德上有什麼錯(中文字幕)
- Jan 31 Thu 2013 16:17
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─ 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
黃武雄1999年5月21日
社區大學正在各地萌芽,並逐日蔚為風潮。這項由民間結合地方政府聯手推展的社區大學運動會廣受注意,是因為它切合了當前台灣社會的需要。至於運動本身較深層的意義,一則是解放知識,另一則便是催生公民社會。
- Jan 31 Thu 2013 16:11
維梅爾的帽子
[摘錄]
「放掉某些既有的賞畫習慣,尤其是最常見的習慣—喜歡將畫作視為直接窺探另一時空的窗口。將維梅爾的畫視為十七世紀台夫特社會生活的傳形寫真,乃是迷人的錯覺。繪畫不是像照片那樣「喀擦」一聲攝下,而是在小心而緩慢的過程中「造出」,而且它所呈現的與其說是客觀真實,不如說是想像中的特定情境來得貼切。這個習慣心態會影響人如何看待畫中的事物。把畫看成窗口,就會把畫中的東西看成二維的細節,而那些細節若非表明過去不同於我們今日的印象,就是表明過去與我們所知的過去一模一樣—在此,又把畫當成拓下的照片一般。看到一只十七世紀的高腳杯,我們想:那是十七世紀高腳杯的模樣,長得可真像/真不像(兩者擇一)今日的高腳杯。我們往往不會去思索:高腳杯在那裏做甚麼用?誰製造的?來自哪裡?為什麼畫家將它,而不是別的東西—比如茶杯或玻璃罐—放入畫中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