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7-12

作者:天下雜誌

 

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在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中指出,他總共創立了七家公司,他學到的是要珍惜有限資源。因此他認為,不管月薪是兩萬元、五萬元、六萬元,年輕人一定要存款,學習把有限的資源做最好的運用。

 

童子賢於論壇中回顧他的七家創業歷程。他坦言,自己也經歷過很多痛苦的失敗,但已學會了做損害控管,從中抽身。

 

他創業的第一個感想是,決策者是孤獨的。「當你必須替整個組織做出決定時,內心的壓力和寂寞,是無法分擔的,」他說。也因為這樣的孤獨,有很多人會做出錯誤的決定。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當中所提的,「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」,正符合創業的心境。

 

童子賢的第二個感想是,創業團隊要耐得住「人性的重要考驗」。他舉例來說,六、七、八月業績不錯,即使是踏實苦幹的經理人,也會想要再接下來三個月,一戰成名。貪功,就造成庫存的風險。「做關鍵決定時,自尊心和自卑感交錯,在在誘惑你往錯誤的方向走,」童子賢說。

 

他的第三個感想是,世界上沒有一個產品會長紅30年,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精神。組織要打造成學習型組織,在別人裹足不前時,自己要持續前進。

 

第四個感想是,童子賢認為,創業家必須要建立好的團隊跟合作伙伴。為什麼有些團隊精誠團結、打死不散?靠的就是組織文化。許多歷史學家說,漢高祖劉邦出身地痞無賴,但劉邦會用韓信、蕭何、張良。能夠容人、用人,劉邦就能夠在亂世中成就一番霸業。

 

第五個感想,許多創業家常執著於,「到底要穩健,還是要冒險?」的辯論。童子賢認為,「油門」和「剎車」是相輔相成的。比如說,今年和碩要擴張,需攻中帶守。但回顧金融海嘯時,則要守中帶攻。總而言之,創業不能盲進躁動,但更不能過度保守、裹足不前。

 

第六個感想,要珍惜有限的資源。過去兩個月,台灣很熱衷辯論年輕人22K、40K。「我認為,不管兩萬、五萬、六萬,年輕人一定要存款,原因是要學習把有限的資源做最好的運用,」他說。

 

童子賢說,創業的過程,其實不如外界想像的,有如在念企管系,反而較像在念哲學系。創業家時時都要反思自我。「創業沒有辦法複製,但是創業精神的脈絡,是可以參考學習的,」童子賢說。

童子賢總共有七次創業歷程。包括:29歲時創辦華碩。41歲時,在華碩組織內帶領筆電新事業,將華碩筆電帶到全球第七,勝過蘋果、索尼。他體會出,創業不一定從零開始,只要在老組織裡找到新方向,分配資源,鍛鍊新能力,老幹也能生新枝。

第三次的創業是,50歲的童子賢帶領創辦做高科技代工的和碩。接著創辦了做IC載板的景碩、金屬加工公司鎧勝、隱形眼鏡公司晶碩、低階主機板華擎等子公司

 

[resource] 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0400&page=1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創業 年輕人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noly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