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.11.6

訪/ Wayne Lin 文/ Wayne Lin & Yolyo's Josie

credit to: http://yolyo.tw/t/02-wayne-lin/461

Wayne Lin,現職: 三創數位育成中心
過去曾參與的新創企業: 若水5夢想學校5嘖嘖10 co-Founder

第一次接觸到Wayne Lin是在今年四月中學校課程老師邀請學長回來為我們創創演講。
而這次邀請Wayne Lin來做為我們11月份的台柱,是希望透過學長的經驗分享,可以提供給現在在台灣創業的夥伴們更多的想法與意見! 而在眾多從美返台的前輩們經驗分享,就來聽聽從英返台的Wayne Lin怎麼說吧!

 

關於Wayne Lin

 

1381135_10152362624304478_668029414_n.jpg350x525 22.9 KB


(照片提供: Wayne Lin)

 

大學時就讀台大國企系,研究所則是在英國的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就讀Msc in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學位,是個奇怪卻又帶點神秘的科系。

並不是從小就懷抱著創業夢,大學時念商學院,曾經非常期待能夠為大企業、為跨國集團服務。但大四時幸運地透過系上學姊介紹,到了一個小巧可愛的公司實習,沒想到卻開啟了對於創業的喜好及對於從無到有的迷戀。一路上累積了一些Startup經驗,更幸運的與不同的創業家請益學習。

一直認為在台灣,需要更多的創業者。創業雖然艱辛,雖然有無限的困難等待解決。但台灣真的沈悶了太久,需要充滿熱情的人出來爭取改變。用一些充滿創意的方式,解決現有的問題。相信創業是從下而上bottom-up,改變台灣現況的最佳解。

大公司與小公司的抉擇

大四剛畢業時,跟眾多管院應屆生相同,對於何去何從以及未來抉擇,感到非常困惑。那時候的內心就像卡通演的一樣,心中有著天使與惡魔的掙扎。天使拼命說:你的宿命就是大企業。而惡魔則不斷鼓吹:你為何不做更狂的夢,更大的事。雖然退伍後順利的拿到一些offer,其中也不缺跨國企業。但最後,惡魔成功戰勝,於是決定放手一搏,開始了新創公司的生涯。
這一路走來,從來沒有後悔。如果在學的你也同樣的想像自己能夠改變現在的世界,也許可以趁年輕不怕風險的時候,做些特別、有變化能夠提升社會影響力,甚至改變社會現況的事。

Wayne Lin: 創新+商業=改變世界

創新+商業=改變世界,是我堅信的準則。

 

1420459_10152362625789478_786076325_n.jpg960x570 18 KB


(照片提供: Wayne Lin)

 

為了學習更多與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,加上看更多場足球與喝更多啤酒,最後決定前往倫敦,這個以創意、設計聞名的城市繼續就讀碩士。

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雖然在台灣知道的人並不多,但在英國卻是頂尖大學之一,在世界排名上也表現相當優異。創業學程是近年來學校的新重點,結合了UCL原先的強項:理工,另外與倫敦商學院(London Business School)合作,提供商業領域上的教學。

一年的學程,學校真的給予學生很多的空間與資源!除了課程以外,每週至少兩次的workshop和party,讓學生除了學到新的觀念外,能夠快速的認識倫敦的工程師與學校其他科系的學生,讓想要創業的同學,能夠快速的獲得許多資源以及機會,馬上找到自己的夥伴並組成團隊。每週兩次的講座,學校都會邀請知名的創業家與創投來跟學生進行交流,如果前面的活動是幫助創業團隊的組成,那講座部分就是帶給創業中的同學養分跟資源的泉源。但不得不說學校所提供讓我們能夠參加的活動真的太多,同學們也常開玩笑,我們的學分評斷標準,就是交友能力、喝酒能力、以及說話的能力!

坦白說,英國仍舊保有較為傳統大企業為主的氛圍,由於大公司的工作薪資高、穩定、福利非常好,因此多半的英國精英學生仍就會優先考慮就業。另外,高科技創業,在英國並不是首選,因為語言與美國無縫接軌的因素,英國厲害的科技創業人才都會快速地往美國、矽谷前進。不過儘管如此,在英國創業也有他的優勢存在,後來同學組成的團隊中,也有兩個 startups 因為發展得不錯,所以很快的就移至矽谷繼續孵育茁壯。

另外,最近文創與科技結合是非常夯的主題,雖然科技方面倫敦較為落後,但文創人才、資源跟市場卻相當興盛,相信未來潛力無窮。

在研究所時,學習到所有的創業都是為了要解決問題,多半的Startups會選擇自己的切身之痛。要創業,要想辦法解決問題,為什麼不投入台灣,協助台灣變得更好?

 

upup.jpg850x315 141 KB

 

大家還記得年初的舉牌小人在台灣造成很大的網路瘋迷嗎? UPUP 舉牌加油小人產生器-就是來自群眾集資平台「嘖嘖」和設計師「Haniboi」聯手出擊的!

在英國念書的時候認識了幾位都是學設計出身好夥伴,大家都提到台灣的創意與設計能量其實很不錯,但真的缺乏一個平台能夠讓充滿創意的團隊被看到,並且讓產品付諸實踐,甚至國際化。加上當時群眾募資在歐美已經萌芽,也有幾個精彩的案子。因此,在倫敦的小酒吧裡大家決定要回到台灣,創建一個群眾募資的平台,希望透過群眾募資的力量,讓創業的人更為容易,更希望能夠讓台灣有創意的人有機會可以完成夢想。

創業一年多的經驗有苦也有樂。自己創業跟參加創業團隊,仍舊是完全不同的事情。不同的壓力,也有不同的收獲。但仍舊鼓勵一些想要創業卻還沒有明確想法或者是資源的人,可以先到創業團隊服務,至少可以從比較接近的角度去觀察創業到底有多辛苦,多困難。雖然現在暫離創業圈,但機緣神奇的讓自己從創業者,轉變成撫育創業主意的育成單位。

其實心中的夢想更大一些,希望更多的台灣團隊所設計的產品,可以在國際上曝光。由於曾經經營群眾募資網站,也一直對於群眾募資的產品非常迷戀,長期觀察國內外各大群眾募資平台的趨勢跟操作模式,也更希望未來可以協助更多的台灣創業家,把產品成功的推廣到世界各地!

創業家精神的推廣

在最後,想再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,是源自於一本由LinkedIn創辦人 Reid Hoffman、Ben Casnocha 所寫的書 “The Start-up of You: Adapt to the Future, Invest in Yourself, and Transform Your Career”(中文譯名為《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:新創企業家改寫生涯的方程式》)。這是近期以來讀完最為感動的一本書,不只是Startups應該讀,只要是年輕人,這本書都可以協助你打破一些困惑。

過去,找工作像選電梯。只要搭上明星產業的電梯,加上努力,總有一天升上頂峰。
今天,每個電扶梯上都塞滿了人,年輕人卡在基層,中生代難以升遷,60歲也難以退休。競爭改變,對手改變,產業龍頭一夕易主,傳統生涯發展路徑不復存在,你我都受衝擊。

 

1380889_10152362624419478_313939671_n.jpg640x640 40.9 KB


(照片提供: Wayne Lin)

 

最近台灣又再次興起創業風,不是說所有年輕人都應該要自己創業,因為創業不是口頭說說而已,而是真正的要面臨許多的挫折跟壓力,並不是每個人都合適。但其實創業家精神,是在這個混亂的世代裡每個人都應該要擁有的基本能力。在現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,關鍵是在把自己當作一個新創企業來經營,隨時保留彈性、增強核心競爭能力,並且隨時透過風險的管理來保護自己。如何把創業精神完全融入生活中,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態度,就算沒辦法真的完全改變整個社會,但可以試著改變自己未來的方向,開拓自己的視野與思維,更增強自己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的競爭力。

編: 創業家精神就是要把創新的想法予以具體化落實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創業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noly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